2010年3月31日 星期三

FW: 莫拉克災後社區組織重建補助與社區總體營造獎助計畫

 

 

敬啟者

 

有請參閱並轉寄予需要的單位參考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組織重建補助受理申請

 

 

另一件附檔為 99年社區總體營造獎助計畫

 

2010年3月24日 星期三

99.03.26 星期五 19:00 電影--眼淚;播映後鄭文堂導演親臨座談

tears-edm

【影片介紹】
身處在一個生活週遭的影像/擬象都充滿他方、直接慾望刺激、 疏離感……光怪陸離感的時代,台灣人在電影院都是看白人臉孔、看別人的幻想、聽別人的故事,這樣的背景下,出現寫實、 太寫實的影像,反而給出一個「超現實」(Surrealism)的荒謬感,把人民生活世界搬演進大螢幕中,在台灣反而是個「 最遙遠的距離」(紐約可能離我們還比較近)。 我相信不管觀影口味、市場如何, 台灣觀眾在心底還是有想要看熟悉面容、聽日常語言的渴望。
鄭文堂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經過》、《深海》、《夏天的尾巴》 ),這次又回到熟悉的題材、人物,選角成功、戲劇表演收放得宜, 作品格外動人。鄭導因為成長背景,加上街頭運動、綠色小組、紀錄片的經歷,戲劇的主 題與人物多半聚焦在社會地位較邊緣、 容易被漠視的族群──原住民、更生人、小混混、特殊境遇的女 人… …從公視人生劇展的「河流三部曲」(《濁水溪的契約》、《 蘭陽溪少年》、《浮華淡水》),到電影《明信片》、《夢幻部落》、《風中的小米田》都是如此(《眼淚》 中 還是讓原住民巧妙的出場,講了一句有趣的話,發人省思)。《 眼淚》是「轉型正義三部曲」的第一部,後續還有《無聲》、《 竊聽》,這樣的創作路數一脈累積下來, 其實正是台灣庶民生活經驗豐富的光譜不斷的被展開、 紀錄下來的社會運動。如果媒體都只剩某些人、某些面向的生活, 影像都是他人、他方,很快的,我們的下一代就會忘了自己是誰、從哪裡來,甚至,這些問題也都不重要了。
-謝一麟 《眼淚》──寫實、太寫實,以致於超現實

巡迴播映場次:

【甲仙場】
南橫三星遊客中心(高雄縣甲仙鄉林森路98號)
99.03.25(週四)19:00 18:30入場
映後座談:江季剛 台灣獨立音樂協會秘書長
旗美社區大學‧甲仙愛鄉協會 敬邀


【旗山場】
旗山生活文化園區廣場(高雄縣旗山鎮文中路七號)
99.03.26(週五)19:00 18:30入場
映後座談:鄭文堂 導演
旗美社區大學‧旗山生活文化園區 敬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