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0日 星期四

旗山文化園區委製拍攝計畫

旗山文化園區委製拍攝計畫報告

ㄧ、 旗山地區與香蕉產業的歷史背景概述

二、 拍攝大綱論述

三、拍攝內容及預計進度表

 

ㄧ、 旗山地區與香蕉產業的歷史背景概述

 

         在台灣發展過程中,香蕉對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農業產業快速成長,農業資源便促進及轉化為工業發展的動力;而達成國家整體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佔有農業貿易品首要地位的香蕉,以轉取外匯的方式,對國家的經濟發展有莫大的貢獻。同時,在社會方面,香蕉產業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如包裝業、運輸業等, 提供了許多就業機會,不僅使得鄉村閒置的勞力可以得到發揮,並且提高香蕉相關產業人員的收入,所以我們可以說香蕉對於早期的台灣,有著促進經濟安定社會的雙重貢獻。

 早期台灣香蕉種植以台中地區和高雄地區為主,1926年以後,因為中部地價地租的高漲,使得香蕉種植逐漸由平地移往山區,平均產量減少,在台灣香蕉生產的比重逐漸降低。而高雄地區因天候適合以及有高雄港輸送的便利,進而成為台灣的主要產地。高雄地區香蕉種植大致分布在岡山、鳳山、旗山、屏東、潮州、東港等地,而旗山這個地積僅佔高雄縣幅員3.27%的小鎮,在最高峰時期,旗山香蕉種植面積竟佔了全台灣將近22%的驚人比例,而在1970年代 ,旗山的香蕉產量更高達全台灣的38%,因為高產量以及近高雄港的地利之便,旗山儼然成為台灣香蕉的代名詞。

  日據時代昭和初年,旗山鎮的農業以稻米、甘蔗為主,而位居第四位的香蕉栽種面積大概只有五百甲左右,但隨著香蕉的經濟價值與日俱增,從昭和七年至昭和十四年的七年時間內,旗山的植蕉面積從五百甲增加至一千兩百多甲,產量更增加至2.4倍,香蕉的產值一躍成為農產品中的第一位;而二次大戰結束至1950年期間,由於大戰期間蕉園的改植與破壞使得香蕉產量減少許多,加上戰後日方市場對香蕉採行進口限制,這段期間旗山的香蕉產業可以說大幅萎縮,但是隨著1950年日本政府公佈開放民間貿易,台日雙方也簽訂了貿易協定之後,台灣的香蕉產業再度發展,許多蕉園也一一復耕,全國香蕉產區復耕情況最好首推旗山地區;因為香蕉的商品價值高,以及農民對香蕉種植較為熟悉,香蕉再度成為旗山地區的重要農產品。1963年,日本政府實施香蕉輸入自由化政策之後,在台灣政府和民間的努力下,台灣的蕉業開始呈現大幅度的成長,1964~1968年間,台蕉就佔日本進口市場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而輸日台蕉所賺取的外匯更是節節上升;此期間旗山地區的香蕉產業也有明顯變化,從1960年植蕉面積的七百多公頃,到了1968年更攀升至兩千七百多公頃,香蕉的植栽面積便佔了旗山鎮所有耕地的百分之七十八以上,整個旗山的農業可以說是呈現單一經濟作物的形態,這段期間無疑是旗山鎮香蕉產業的風光年代。

        但是隨著1969年之後黃葉病的快速蔓延,加上青果社主席吳瑞振金蕉案的發生,使得台蕉面臨生產面和貿易面的挫折,而台灣香蕉產量的銳減也讓日本商人進口厄瓜多爾和菲律賓的香蕉以供市場需求,這也讓台蕉在日本市場的佔有率一路下滑;1975年香蕉萎縮病在旗山地區大肆流行,蕉農損失慘重,就在兩年病情控制有所改善之後,1977年的賽洛馬颱風又再一次的橫掃旗山,使得蕉農們血本無歸。病蟲害、天災以及出口日本市場所受到的挫折,接二連三的打擊著旗山地區的香蕉產業,而旗山香蕉王國的輝煌榮光也逐漸走入歷史的記憶之中。

 

 

 

二、 拍攝大綱論述

 

本委製拍片計畫,將透過動態影像記錄兩位旗山在地人物的生活,捕捉在香蕉產業沒落的今日,仍有人默默地在這塊土地上,用最自然的方式延續著代表旗山象徵的香蕉與在地文化;此次影片中的被攝者,鎖定兩位長期在旗山地區活動的在地人士,平日除了自己的工作之餘,他們都利用工作的空檔耕種屬於自己的香蕉田,目前香蕉在台灣的栽培, 香蕉的產銷價格仍決定在香蕉的大小、色澤、斑點等完整性,長久以來在追求產量及提高經濟價格的前提下,使用農藥、殺蟲劑和除草劑是普遍蕉農的共同做法; 相對於傳統蕉農,此次兩位被攝者種植香蕉的執著不在於其香蕉田產量的多寡,而是在於長久以來種植經濟作物時過度使用化學肥料藥劑對於地利的嚴重破壞 ,進而產生一種認真面對土地時的反省與思考。

       

        被大家稱作老爹的黃森蘭先生從保險業退休後,便積極的投入參與美濃客家地區的導覽課程,穿著釣魚背心耳戴麥克風認真解說的模樣,實在很難把老爹跟手拿鐮刀與鏟蕉工具的蕉農形象聯想在一起; 在應接不暇的美濃熱門景點導覽行程中, 家族世代務農的老爹仍然想辦法抽空下田,把整理香蕉園當作是退休後的另一種自我實踐的方式;尤其是近幾年在美濃地區大力推廣有成的有機農業,讓旗山美濃這帶除了稻米、蔬菜之外,更多了香蕉這個極具代表性的水果,老爹與旗美地區的有機農業工作者,大多採取非量產性的耕作形態,希望藉由這種降低傷害土地的方式,讓愛護好山好水不只是口號,更是徹底實踐理想的典範。

 

湯舜雄湯大哥,本身就是一位在六龜甲仙旗山地區跟蕉農收香蕉的盤商,令人意外的,湯大哥工作之餘也跟農民承租土地自己栽種香蕉;走過許多香蕉田接觸過那多蕉農,湯大哥很感慨的提起了現今香蕉產業的沒落,以及親眼目睹實行慣行農法耕作對土地的傷害,身為一個香蕉盤商,他不是將買賣香蕉的利潤放在第一,而是藉由對旗山在地的深層了解,來思考香蕉產業可以往哪邊轉型發展。平常愛好閱讀的他從文史的古廟水圳,到地球科學的土壤昆蟲水質皆有涉獵;自己親手栽種香蕉,講求的是如何和大地空氣水源和諧相處,至於產量對他來說,應該是最微不足道的事了吧。

 

 

三、拍攝內容及預計進度表

 

        此次拍攝攝影器材全程使用Sony 3CCD業務級DVcam,後製由麥金塔數位平台做非線性剪輯與混音,並委外製作配樂與音效,成品預計為20~30分鐘之紀錄短片。本拍攝計畫從200710月至20087月共計10 個月,共分為

1.      200710~200711:前製準備期,田野調查並與被攝者協調溝通

2.      200712~20082:第一階段拍攝

3.      20083~20085:第二階段拍攝,並且開始進行概念性粗剪

4.      20085~20086:最後補拍,混音、編曲、剪接工程,

5.      20087:影片最後修改確認

 

沒有留言: